四川基础教育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研究院简介 | 研究团队 | 研究课题 | 研究成果 | 学术交流 | 实验基地学校 | 名师名校长 | 教学资源 | 师范生风采 | 政策法规 | 《中小学教学论坛》 
研究团队
 省高水平研究团队 
 省高校科研创新团队 
 专家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研究团队>>省高水平研究团队>>正文
 
不忘初心 努力前行
2020-05-22 02:02  

 

四川省社科高水平研究团队和四川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是省社科所属的两大科研平台。“四川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团队”是目前44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中唯一的基础教育研究团队。

一、同心同德,乐于奉献教育事业

“四川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始终以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为宗旨,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忘教书育人、刻苦科研、奉献社会的初心,同心同德,把教好书、育好人、做好研究、服务好基础教育作为行动目标。

团队负责人张天明教授积极参与震后北川中学重建、壤塘等地教育扶贫。德高望重的张先华教授视学生为儿女,经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指导学生教学训练和论文写作,无偿地为学生指导教师资格证考试、公招、考研。“学生成长,高于一切;帮助学生,责无旁贷。”张先华教授如是说。团队成员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送教下乡、同心专家服务团的活动中。

此次新冠疫情来袭,团队成员积极捐款,张天明、何红洲、吴英、白晓云等还主动参与到校内外抗疫的志愿服务中。吴英教授怀孕在身,学院领导劝其休息,但她依然坚持,“在党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绝不能退缩”。赵海红教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为学生录播了额外的教学内容。由于用眼过度,眼睛充血,却“轻伤不下火线”。另外,她还义务为绵阳外国语学校学生录播了讲座。

二、刻苦科研,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团队成员以“顺天、接地、和人”为指导,以基础教育为研究对象,精益求精。近些年,团队成员主持了国家一般项目2项,即“中国传统教学思想在基础教育中的现代转换”(张天明教授)、 “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演变的文化归因研究”(罗凌教授)、教育部项目3项、省社会科学项目3项、其他项目多项等;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与实验》《中国教育学刊》《历史教学》《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22部,主编著作和教材8部,其中张天明的《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研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获得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四川省高等教学成果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在公开课教学、教学本土化、何炳松历史教育思想、历史教科书、胡适语文教育思想、中小学体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开创性成绩。

三、相互砥砺,推助高师教学改革

团队成员主要为学科教学法教师,是学校教师教育重要改革者。成员们经常一起打磨师范生教学比赛,共同探讨学科教学论课程改革、师范生技能提高、教育实习工作开展等问题,大家相互砥砺,共同为学校“师范做强”献策出力。团队带头人张天明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六化”试讲模式,即“目标实践化、内容全面化、氛围真实化、过程渐进化、方法多样化、教材实用化、评价客观化”,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多所院校推广。张先华教授坚持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模拟授课。罗凌教授、赵利教授多次指出,“教、研不可分,教学问题就是很好的科研课题,”激发了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我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的热情。

四、凝心聚力,服务四川基础教育

学科教学法教师是联结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桥梁,服务和引领基础教育是团队工作的应有之义。张先华教授曾风趣地说,“我们是‘不务正业的大学老师,因为我们主要研究和服务基础教育。”吴英教授参与到国家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中,罗凌教师受聘为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专家,引领着基础教育。团队成员通过课题论证、“国培”、教育实习、公开课评议、学术报告等方式将研究成果渗透到基础教育改革中。张先华教授在全国各地为中小学作了近800场报告,受到参培学员的高度评价;张天明教授、罗凌教授等多次担任四川省和绵阳市中学优质课评委;张天明教授受邀参加全国历史教学年会和四川省校长协会教学年会并作主题发言。另外,团队成员还指导中小学开展校本教研和课程开发、教学资源发掘和教学文化建设等。这些活动加强了团队与中小学的联系,扩大了高水平团队的影响,促进了四川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闭窗口

四川基础教育研究院  地址:http:jjyy.mnu.cn
电话:0816-2837673  邮编:621000